龍王是佛教和道教信奉的神祇,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龍王成為海神可說是佛教東傳時所一併帶來的印度神話而影響,認為那伽神龍(原型是大蛇)司雨水。
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甚至是一口井或是一條田間的水溝;大的龍王則生活在較大的海域。佛教護法天龍八部的龍部以八尊龍王為首,如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等,祂們是那伽部族之王。傳入中國後,中國將那伽王和傳統的龍形象混合產生了本土的龍王概念,給祂們的塑畫都加上王冠、龍袍等王者象徵。
龍被認為具有掌管天氣的能力,因此遇到大旱或大澇的年景,人們就認為是龍王發威懲罰眾生,常祭拜龍王,因此龍王給人的印象也成了在眾神之中是較嚴厲的。
華東的廣大地區由於多受旱澇災,民間為祈求風調雨順,建有龍王廟來供拜龍王。廟內多設坐像,通常只有一位龍王,如「汾水貫太原而南注,水有二橋……由是架龍廟於橋下」。中國民間信仰和文學中的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偶爾才會現出完整的龍形。
道教認為圍繞著中國國土的四方之海中各存在一位大龍王,與五方龍王的四個方位相對應,稱爲「四海龍王」,其中的東海龍王即佛教的娑竭羅龍王。
天寶十年(751年),唐玄宗下旨賜封稱號。分別是:
四海龍王 | 龍王封號 |
東海龍王 | 廣德王 |
南海龍王 | 廣利王 |
西海龍王 | 廣順王(廣潤王) |
北海龍王 | 廣澤王 |
供奉龍王廟宇 | |
龍王殿 | 屏東縣屏東市國道10號 |
臺南祀典大天后宮 | 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18號 |
龍興廟 | 新北市貢寮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