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星君

太陰星君,道教月神,全稱包括上清月府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皇君、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后太陰元君、月宮太陰元君孝道仙王靈寶淨明黃素天尊,或稱太陰元君孝道明王靈寶淨明黃素天尊、月宮太陰皇君孝道明王、月府太陰皇華夫人、月華天女太素結璘皇君、廣寒天月府結璘皇君、月府素曜太陰皇君,又稱太陰娘娘、夜明之神,作女神像。

民間往往認為太陰星君即是嫦娥,學者通常認為不是。或說是帝俊之妻常羲。《封神演義》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中,姜皇后被封為太陰星。

道教信仰中將太陰與太陽、金德星君、木德星君、火德星君、土德星君、水德星君等合稱為七政星君。稱月神為:月府素曜太陰皇君,俗稱太陰星君。以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為祭祀太陰星君之日。

 

 

日月宮                                宜蘭縣蘇澳鎮永光路50巷5號
行天宮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09號
龍山寺                                台北市萬華區廣州街211號
內湖太陽廟                       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2號
高雄市鳳山天公廟          高雄市鳳山區光明路151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太陰星君〉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太陽星君

太陽星君,諱鬱儀,為道教的太陽神,主掌太陽,正稱日宮炎光太陽星君、日宮太陽帝君孝道仙王、日宮太丹炎光鬱明太陽帝君,又稱太陽帝君、大明之神、太陽公、太陽菩薩等。

由於太陽是人類重要的光明、熱能來源,故許多族群皆有太陽崇拜。中國相傳自炎帝神農時期開始祭祀太陽神,祭日禮儀則最晚在秦漢時出現,如《禮記》中即記載「祭日於東郊,祭月於西郊」,「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並管轄二十八宿星君、天曹注祿壽之司,檢校並向上帝進呈世人罪福之目,此紀錄稱為「陽宮生籍」。

太陽帝君誕辰原為農曆的二月初一,但今日通勝多寫為農曆的三月十九日,可能與暗中紀念明朝崇禎帝有關。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燕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縊而崩逝。進入清朝統治後,為了紀念「大明之神」(雙關語,大明天子、太陽星君),不被清廷發現,民間遂編造太陽星君聖誕為該日,如《太陽星君真經》即如此記載。

道教總廟三清宮                           宜蘭縣冬山鄉三清路123號
太陽宮                                           苗栗縣頭份市中正三路303號
玉皇玉聖宮(天公廟)              台南市北區和緯路二段372號
高雄市鳳山天公廟                      高雄市鳳山區光明路151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太陽星君〉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九皇大帝

「星神信仰」是從古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信仰之一,以前的人們認為每顆星宿上都有一位相對應的神明,因此會朝天祭拜。而台灣最廣為人知的星神信仰莫過於代表北斗七星的北斗星君以及南斗六星的南斗星君。

九皇大帝又稱九皇爺、九王爺、九皇,是道教和民間傳說的星神,起源有古代帝王、北斗神、天地會等多種,並盛行於中國大陸、台灣、南洋、馬來西亞等地方。

一說即北斗七星星君(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加上左輔、右弼二星君。傳說斗姆元君乃北斗眾星之母,亦為斗極之母,化育九星,凡能在特定時日祭祀九星,可得消災清吉。道藏《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經》中,斗母化現出北斗諸星,並向漢明帝說法,告知要在舊曆九月初一到九月初九禮拜九皇大帝,可保四鄰無難、一家平安。

九皇誕的習俗眾多,各地均有不同,但有幾項是必須的:

持素。吃“九皇齋”,即齋戒茹素。譬如泰國最大的華人聚居地普吉島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九皇齋節,現已成為泰國的一大節日。

立竹嵩。掛“九燈”,即被稱為“高燈嵩”的竹嵩。立燈嵩的意義除了用以為天上的神明指路,讓神明知道舉行慶典的地方,也帶表了道教以北鬥燈儀消災迎祥的簡化形式。

乩會。九月神明節日眾多,此日流行下乩求神,或舉行過火坑、火路、橋梁等的儀式。信徒通過走過“平安橋”或火坑來祈福辟邪、消災解難。

送王爺。勝會幾日都會有接神立嵩、接元帥等等儀式,到了最後一天初九晚,就要送王爺了。儀式大概為神鑾和乩童護送九王爺繞境遊行,信眾大禮拜,持香送王爺。

 

霄裡玉元宮(天公廟)              桃園市八德區長興路756號
九份青雲殿                             新北市瑞芳區濱二路30號
南天宮                                     基隆市仁愛區南榮路231巷35號
九皇大帝廟                            高雄市鳳山區臨海街50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九皇大帝〉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簡稱普化天尊,民間常稱雷祖,又稱雷神,為道教神祇,掌管五雷: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居住於九天應元府,內有九天雷門使者。天尊之誕辰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每月的辛日(辛未、辛巳、辛卯、 辛丑、辛亥、辛酉)和初六日監觀萬天,浮游三界。

由於各地風俗傳說不同,其來歷說法不一,包括:

雷聲普化真王(黃帝化身)
《歷代神仙通鑑》:「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王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印入雷澤而為神者也。力牧敕為雷師陽翁。三十六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神霄真王
《雷霆玉經》中,長生大帝化雷聲普化天尊,專制九霄三十六天,執掌雷霆之政,稱作「神霄真王」。
王天君
道教中一些派別奉王天君為「雷聲應化天尊」
雷霆大帝
雷州的地方神靈,名喚陳文玉,唐貞觀五年出任雷州首任刺史,被奉為「雷霆大帝」。
雷都光耀大帝
甘肅的地方神靈,名喚李觀濤,唐代進士,長於檄文、奏表,後遭朱溫所害而殉國,被奉為「雷都光耀大帝」。

誌心皈命禮。 九天應元府,無上玉清王。 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 千五百劫之先,位正真,權大化。 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 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 以清靜心,而弘大願。 以智慧力,而伏諸魔。 總司五雷,運行三界。 群生父,萬靈師。 大聖大慈,至皇至道。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道教總廟三清宮              宜蘭縣冬山鄉三清路123號
玉皇玉聖宮(天公廟)       台南市北區和緯路二段372號
明聖宮白龍庵                  高雄市三民區綏遠二街155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太乙救苦天尊清華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通稱東極青華上帝,簡稱太乙天尊、救苦天尊、青玄上帝,是道教尊神,又稱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道教經典記太乙天尊居「東方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巖」),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太乙天尊有無限化身,四處救苦救難。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漂放蓮燈集‧放生咒》曰:「天羅神,地羅神,慧劍出鞘斬妖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尋聲救苦解救羅網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難度眾生。」

道教總廟三清宮                                宜蘭縣冬山鄉三清路123號
台中廣天宮 財神開基祖廟              台中市北屯區遼陽五街131號
大壢老仙爺廟                                    新竹縣寶山鄉山湖村仙爺路88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太乙救苦天尊清華大帝〉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南極長生大帝

五月初一,是南極長生大帝聖誕,南極仙翁,又稱壽仙、老人星、南極長生大帝、上清壽德星君、天壽星君、壽星天慶星君,是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又稱壽星或者老人星。南極仙翁被視為長壽的吉星,經常與福星和祿星並稱福祿壽三星。

南極仙翁的形象一般是額禿頂廣、鬚髮盡白、面容紅潤的老神仙,常乘白鹿或白鶴,持杖、蟠桃等物,與諸童子戲耍。是長壽之神,極受尊敬與喜愛。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杜甫在《泊松滋江亭》中亦有「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的佳句。

在《封神演義》中作為元始天尊的大弟子,下山助武王克殷。《西遊記》中壽星的坐騎「白鹿」曾逃到下界為妖,後被孫悟空打敗,並被壽星收回。

南極長生大帝為眾神法源,雷部眾神之力皆出於他。他執掌四時氣候運化,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亦控制萬物禍福生發之樞機。他上掌神霄府,總攬三十二天八區,號統天元聖天尊。於浩劫中能濟度群生,普化眾生。

笨港三教宮南極仙翁廟               嘉義縣新港鄉44號
修善社天一堂南極仙翁               台南市新市區社內143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南極長生大帝〉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玄天上帝

玄天上帝,本稱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為避諱宋聖祖趙玄朗之名而改稱為真武。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蕩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玄帝、北帝、黑帝、真武大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元天上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蕩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帝爺、帝爺公等。紫微大帝座下四聖真君之一,其象徵二十八宿中的北宮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水帝。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戰神,明朝官府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根據”重增搜神記”記載,玄天上帝是元始天尊的化身,在上三皇,中三皇,下三皇的時代,由天而降,各成為太始真人,太樸真人,太素真人﹒實際上,牠是二十八星宿中,位於北方的玄武,在流傳的神話故事中,玄武是用腳踩著龜和蛇,所以牠的神像下,通常也都放著龜和蛇,或是把身上繞著蛇的烏龜,當成玄天上帝的象徵﹒北宋真宗時代,因忌諱其祖先趙玄朗,所以把”玄武”改成”真武”,不過在台灣,通常稱牠為上帝爺或上帝公﹒在台灣流傳一種傳說,玄天上帝原是一名屠夫,因對自己殺生的罪過深感懺悔,於是放棄工作,到山上修行,有一天,接到神仙指示,有一位女性在山上生產,要他前往幫忙﹒當他在河中洗滌污物時,發現河面上浮現了”玄天上帝”四字,回頭看那個女人時,女人卻突然不見了,屠夫頓時領悟因果,產生後悔之意,便切腹把自己的以臟腑出清洗乾淨而死﹒由於牠的至該通天,天帝封他為玄天上帝,他的臟腑和雙腳則變成了龜和蛇﹒

北極府玄天上帝廟                         萬華區洛陽街9號
板橋北極宮-北極玄天上帝           新北市板橋區溪崑二街73巷1號
大村玄錫宮-北極玄天上帝           彰化縣大村鄉加錫二巷16-1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玄天上帝〉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地母至尊

后土是中國神靈地祇(泛指所有大地上的自然神)的代表神,統轄所有土地,類似西方神話的大地之母蓋亞。后土下轄神州地祇、社稷、國社、山神、城隍、土地神等各級大地之神。后土尊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承天效法后土皇靈地祗、承天效法后土普載皇祗、七寶黃房后土皇靈地祗、九天開化掌劫天尊后土大帝、掌劫教主后土帝尊、九華玉闕掌劫后土大帝、坤元無上后土至尊。在道教中與玉皇大帝、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共稱為「四御」;而在另一種說法中,又加入了長生大帝和青華大帝,共稱為「六御」。道場位於九華山。

后土神,在台灣普遍被稱為「地母」而不被稱為后土,通常的稱呼有「地母至尊」、「虛空地母」等。相反的,在台灣的「后土」,常是指墳前守墳的「土地神」。二者神格相差甚遠,性別亦異,一為男神(后土),一為女神(地母)。

「地母」一詞的流行,可能和《三教搜神大全》稱后土皇地祇為「土母」,還有民間尊稱天地之神為「天公地母」之稱有關。但更直接的關係,則可能是和台灣民間卜吉擇日所用的《玉匣記》以及《地母經》的流行有關。《玉匣記》中有〈地母歌〉是依六十甲子,以歌謠方式預示該年田地豐歉及吉凶情形。除《玉匣記》外,《地母經》是流行較廣的經書。台灣地母神的尊稱為「虛空地母無量慈尊」,此稱即出於「地母經」。

蘆洲護天宮地母廟        新北市蘆洲區復興路227巷26號
宜蘭妙善堂-地母至尊  宜蘭縣員山鄉賢德路一段82號
龍潭地母宮                    桃園市龍潭區聖亭路99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地母至尊〉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西王母瑤池金母

西王母,是中國神話和中國民間信仰的女神,也是道教的女仙。早在殷商卜辭中,就有「西母」之稱,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崑崙山的瑤池,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

西王母最初其狀如人,但又長相奇特,以豹尾虎齒且善嘯的形象出現。是與人首蛇身的女媧、人首鳥身的九天玄女類似的獸形女神,在後世和女媧、九天玄女一樣逐漸演變為人形姿態的神靈,成為中國神話中最重要的女神之一。西王母居於崑崙山上的瑤池,和東王公相對應。近代由於羅教系民間秘密宗教的盛行,許多人把無生老母與西王母視為同一神,號稱「母娘」。

根據古書《山海經》的描寫:「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意思好像是說: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長著一條像豹子那樣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樣的牙齒,很會用高頻率的聲音吼叫。滿頭亂髮,還戴著一頂方形帽子。是上天派來負責傳布病毒和各種災難的神)。可見外形很恐怖,而且是位散發災疫的煞神!他住在「崑崙之丘」的絕頂之上,有三隻叫做『青鳥』的巨型猛禽,每天替他叼來食物和日用品。

在民間傳說裡,因其名為王母而認為是天帝之母,其位階與「東王木公」相對,故有稱東王公為天父、西王母為天母。其形象一步登天,從豹尾虎齒的半獸女神開始逐漸轉化為一位儀態萬千、年可三十許的絕美人形女神,成為了尊貴的「西方天界之母后」。

掌管著長生不老的仙藥,同時還主宰著位於西方崑崙山上的蟠桃園。象徵物是蟠桃和三足鳥。民間還傳說每年農曆三月初三(也有的說是四月十五日、七月十八日、八月十五日)為王母娘娘的聖誕日,屆時王母娘娘要舉行蟠桃會,宴請各路大小神仙,群仙為其祝壽於瑤池,又為長生不老的象徵。

她是漢代壁畫中占據主神地位的女神,在葛洪的《枕中書》和羌族文化中又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女媧在後世和西王母信仰相互融合,被賦予了和西王母近似的形象。西王母在天宮為眾女仙的首領,是修仙女性所崇奉的女神,並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專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與華北地區所尊奉的碧霞元君混同起來。

 

關渡宮祀奉 瑤池金母   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
無極瑤池金母娘娘  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149巷49弄6號
松山慈惠堂 王母娘娘   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251巷33號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西王母瑤池金母〉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指擔任天官的「堯」,擔任地官的「舜」,及擔任水官的「禹」。一般民間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因為他們三位分別掌管天界、地界、水界的事情,是玉皇大帝得力的助手。

三清道祖以炁化身,元始天尊化炁為上元天官之神、靈寶天尊化炁為中元地官之神、道德天尊化炁為下元水官之神;是為三元之神,以主宰天庭、地府、水域等三界。

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道教所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就是說三官有對世人、亡魂等能「賜與福份、赦免罪過、解除災厄」的權能。東漢時,張道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教徒請禱治疾療病的方法。

職能上天官管理天府之統,掌理眾生善福惡禍、諸神仙升降。地官管理九地十方,四維、五嶽、八極,考察眾生禍福核男女功過之籍,掌管所有山脈、土地。水官管理江、河、海等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之功過。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分別為天官、地官和水官,閩南語俗稱「三界公」,客家話稱為「三界爺」,又稱「三元大帝」。三位神明掌握三界間的一切行政事項,神格極為崇高,僅次於玉皇上帝,所以民間寺廟常配祀於玉帝殿前,同受敬仰。

臺灣人、閩南人、客家人會在廟宇或家宅門口設置香爐,祭祀上天高真,泉州人稱之為「天公爐」(玉帝爐),認為是祭祀玉皇上帝所用;漳州人卻稱之為「三界公爐」,因為漳州人大多認為,古時王公、貴族、或者有敕額的寺廟才允許祭天,一般庶民不能祭天,連冬至、新春、玉皇誕、謝平安等祭祀玉帝時,都往往呼請三界公做為代表。今日臺灣漢人已通稱天公爐。

三官大帝在道教中的正確神銜為:

天官:上元一品九炁天官賜福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地官:中元二品七炁地官赦罪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水官:下元三品五炁水官解厄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三元節就是「三元大帝」的誕辰,民間各有慶典法事。天官生日乃上元節舉行祈福法事、地官生日為中元節普渡孤魂、水官生日即下元節,請神明為運勢不好的人消災解厄。江蘇省有懸掛書寫「三官大帝」燈籠的習慣,據說可消災解厄,如清顧鐵卿《清嘉錄》記載:「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駢集於院觀之有神像者。

郡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宮,釋氏奉香火,至日,輿舫絡繹,香湖尤盛。歸持燈籠,上禦『三官大帝』四字,紅黑相間,懸於門首,云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燭,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主祀三官大帝的廟宇可稱為三官廟、三官寺、三元宮等。

三官大帝也是許多寺廟的陪祀神。奉祀玉皇上帝聖像的廟宇,大多會奉祀三官大帝。

分類: 道教天界 | 在〈三官大帝〉中留言功能已關閉